油角又叫角仔,是廣東廣州等地著名的漢族小吃,屬于年節(jié)食品。各個地方口味不同,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,有的是甜的,再有就是菜的,方法基本相同,就是所用陷料不同,甜的包糖,咸的換成蔬菜即可。在廣東過年,油角少不了。以前,離春節(jié)還有十天廿日,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,炸煎堆油角了。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,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鑊似的—油油潤潤、富富足足。
歷史由來:
到過年時,油角就是廣東人民間串門送禮、招待客人必備的過年食品,制炸油角先將面粉加上雞蛋、豬油(加豬油就可以做成象千層酥脆的皮,也有人不加豬油的,不加的皮就會很脆)制成角皮,把和好的面團碾成薄片,用圓型玻璃茶杯或用鐵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,做成一片片圓型角仔皮。餡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,加入白砂糖、炒熟的芝麻,再加入椰絲,摻勻作為餡子。逐片放進餡子包成半月型角子,圓邊捏緊并扭上花紋,最后放進油鑊炸成金黃色。 油角的含義,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鑊似的—油油潤潤、富富足足。沒有一些油器年宵在家,到了新春正月頭,別的人家孩子新衣服口袋里都裝滿油角蛋散,而自家的卻兩袋空空,那就未免寒酸了。因此,不管富家還是窮人,到了歲晚,總要開油鑊、炸煎堆。油角有大有小預示一家平安 。
象征意義:
油角象征的吉祥意義:形狀像「荷包」,亦即錢包。里為芝麻砂糖或豆沙、薯蓉。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。 經(jīng)過經(jīng)濟大潮的洗禮,這些傳統(tǒng)食品已穿上時代的新衣?lián)Q上了現(xiàn)代的包裝。讓現(xiàn)時的廣州人感到親切和新鮮,老廣州的中老年人見到煎堆油角,都不禁會回憶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家開油鍋,人人炸油角的熱鬧場景;青年后生拿起煎堆油角,總會詢問它的來由,聽長輩們講它的有關故事;外來人吃著煎堆油角,在感到新鮮的同時,更為在異鄉(xiāng)過節(jié)增添新的情趣。
菜品特色:
油角的餡是甜的,還拌以椰絲、炒花生、芝麻、紅豆等等香實果攪碎而成,包在餃子皮里。與包餃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邊而是鎖邊,對折粘合后,用指甲沿邊一路輕捏成麻繩狀,然后適度煎炸即可食用。每家的油角不一樣,有的咬起來硬嘎嘎的聲聲作響,有的松脆爽爽,口感鮮香,前者是和面時沒有放雞蛋,后者不僅放了雞蛋還放了適量的豬油。
其他信息
做法:
主要材料:
低粉250g、雞蛋一只、豬油(植物油)10ml、幼沙糖40g、水100ml1、將面皮的材料混合揉成面團,松弛30分鐘。
配料:
花生打碎、椰茸、芝麻(炒香)、幼沙糖先將所有餡料材料混勻待用。
制作方法:
1、把面團分成等分,搟薄,用圓模改出圓形。
2、包上餡料。兩邊對折,收好邊,用指甲沿邊一路輕輕的鎖邊,捏成麻繩狀。
3、把油加熱到筷子放下去時會起泡時,就把放油角放下去炸。炸時要經(jīng)常翻動,以免一邊炸至變焦。油溫要控制好,我用了中火。
4、炸至金黃色就可以了,記得要笊籬晾干油才上碟。
營養(yǎng)價值:
油角含有大量芝麻,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(zhì),還有糖類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E、卵磷脂、鈣、鐵、鎂等營養(yǎng)成分;芝麻中的亞油酸有調(diào)節(jié)膽固醇的作用。芝麻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,能防止過氧化脂質(zhì)對皮膚的危害,抵消或中和細胞內(nèi)有害物質(zhì)游離基的積聚,可使皮膚白皙潤澤,并能防止各種皮膚炎癥。芝麻還具有養(yǎng)血的功效,可以治療皮膚干枯、粗糙、令皮膚細膩光滑、紅潤光澤。
適宜人群:
油角含油量比較大,容易上火熱氣的人少食。可伴茶一起食用。